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中有关员工安置的法律规定与操作实务/刘文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00:32:07  浏览:81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容摘要:无论是解散清算还是破产清算,清算企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似乎非常简单,无须像证明劳动者存在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那样复杂。但是,正因为法律规定如此简单,员工安置作为企业清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务操作远比法律规定复杂。
关键词:外资企业、清算、员工安置、操作实务

一、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及有关员工安置方面法律概述
(一) 公司立法与劳动立法的共同特色
个人认为,我国的公司立法和劳动立法,有两个共同的特色:一是外商投资企业法引导公司法部门立法的发展和完善;二是重“生”轻“死”。
1. 外商投资企业立法的引导作用
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引导着中国公司法的发展与完善;规范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同样引导着中国劳动立法的发展与完善。规范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法规(简称“外商投资企业法”),颁布实施均早于普遍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公司法;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的立法,也早于普遍适用于调整中国所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权利义务关系的劳动法。从1979年到1986年,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及其相应的实施条例或者实施细则相应颁布实施,而“普遍适用”的《公司法》于1993年才正式发布;与外商投资企业法相配套的规范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也相继出台,如较早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办法》(1987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1989年)等,而“普遍适用”的《劳动法》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在此之前,全国性的规范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1994年)亦颁布实施,且一直与《劳动法》并行至2007年11月。
2. 公司法重“生规”轻“死范”
如果将企业设立称为“生”、企业注销称为“死”的话,中国公司立法具有明显的重“生规”(设立规范)轻“死范”(注销规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司的“生规”不仅先于 “死范”出台,而且内容更为详尽。从1979年到1986年,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法律规范已经初具框架,随后出台了大量的配套行政法规规章,共同对企业的设立与登记的程序、组织形式与注册资本、出资方式、经营管理机构、引进技术、土地使用、税务、外汇、财务与会计、环境保护、设备与原材料的购买与销售等都做了相应规定。与规范公司的“生规”相比,约束公司的 “死范”(《公司法》第十章 解散与清算)则显然过于简单和笼统,可操作性较差。无论较早的1991年的《上海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条例》还是1996年的《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均在“外商投资企业法”实施多年后出台。二是有关企业“生规”体系较“死范”而言更为完整。我国关于企业设立方面的规定,无论是宏观的产业政策还是具体的行政管理部门,都有非常完整和详细的规定,而对企业清算方面的规定则相反,不仅难成体系而且部门之间的规定抵触较多,甚至还出现过“无法可依”的法律真空期。如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废止了《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适用公司法的规定,直至2008年5月5日商务部办公厅才发布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商法字[2008]31号)。在此期间,外商投资企业清算事实上陷入了缺乏程序性指导的困境。在此情形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于2008年10月20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解散注销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外企字[2008]226号)。
企业解散清算及破产清算方面的法律在公司法之后出台,虽也符合企业“先生后灭”的自然规律,但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法律从“自成体系”(尽管《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的不少规定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异)再转由适用公司法较粗线条的规定,也体现了我国公司法在企业的清算与解散方面的内容尚需进一步完备的现状。
(二) 清算阶段劳动关系管理的方面的规定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公司法》重“生”轻“死”,有关企业清算方面的规定不够详细,缺乏可操作性;对于清算过程中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甚至没有专门规定,只是将员工(劳动者)对公司(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关系
所产生的权益作为“职工债权”处置,根本不具有操作性。
1. 由清算组完成员工遣散,专业性不强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从法定解散事由出现到成立清算组,仅15天的时间,如果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只能由清算组来履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公司的劳动关系管理,需要健全和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公司劳动关系管理体系运行,也需人力资源专职人员实施。无论公司自行成立的清算组还是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的清算组,对于清算中员工进行遣散,难免因专业性不强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
2. 将员工作为资产处置,有悖情理
《公司法》规定的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的职权包括:(1)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2)通知、公告债权人;(3)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4)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5)清理债权、债务;(6)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7)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公司法》授予清算组的职权范围并未包括处理公司与员工劳动关系的职权。在实务操作中,将员工遣散作为处理公司的债权债务来对待,个人认为不是非常妥当,最起码将员工作为“资产”处置令员工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笔者曾经代理过一起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引起员工与公司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母公司在出售该公司的资产和主要业务过程中,将员工也作为转让资产一并转让,使部分员工觉得人格受到侮辱而拒绝接受公司的劳动关系转移方案。
(三) 公司法与劳动立法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不完全竞合
《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解散或者破产清算的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能全部作为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可因公司解散或者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1)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2)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法》中与此项规定相对应,《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公司解散的法定原因包括:(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除公司依法被宣告破产这种情形外,《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解散的原因第(1)、(4)项可归类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情形;《公司法》规定的解散事由第(1)、(5)项,可归类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而《公司法》规定的“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情形,用人单位不能作为终止劳动合同法定事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二、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中员工安置的操作实务
由于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立法的先导性,外商投资企业清算中员工安置的操作实务,对于其他企业的清算具有指导意义;又由于企业清算中有关员工安置的法律规定过于简单,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法律规定,实务操作中须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和一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根据清算公司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所有员工具体情况制定尽可能全面的员工安置方案和详细的实施方案。
总结笔者处理多起商投资企业清算中员工安置的经验,提出部分浅见向大家求教。
(一) 遵循合法前提下的合情、合理原则
前些年,笔者有个欧洲的客户,不顾笔者的反对,一定要在12月24日公布裁员方案。客户的想法很简单,让我确认裁员方案是否合法。我确认方案合法后,他质问我,既然裁员方案合法,为什么不可以公布呢?我向客户介绍了中国国情,强调涉及到人的问题,除合法之外,还要考虑合情与合理的问题。客户不理解,执意在西方节日“平安夜”前公布了裁员方案,结果给媒体抓住了把柄,以特别吸引受众眼球的标题《平安夜,XX公司员工不平安》进行了报道,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中国的法律是统一的,但各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中国员工对来自不同国度的外国投资者的态度也有差异。另外,不少员工特别看重“面子”,许多劳动争议不是在分辨法律是非,而在“争一口气”、争“面子”。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损害员工合法权益的安置方案员工自然不会接受,但是有时用人单位提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甚至优于法定标准的安置方案,由于实施过程中未能顾及员工的“情面”与员工发生争议。中国人特别强调以和为贵,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合法前提下的“合情合理”原则,无论在日常的劳动关系管理中还是企业清算中的员工安置过程中,都是必须遵循的。
(二) 相信政府及相关部门、依靠政府
由于文化差异及其他原因,不少外商投资企业不愿意甚至害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事实上,企业清算过程中,提前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善员工安置方案、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实施员工安置方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清算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确保员工安置方案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员工的安置顺利实施,避免引发群体争议事件,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如果企业提前向劳动部门征询意见,劳动部门会非常欢迎并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并在员工就安置方案向劳动部门咨询或者投诉时,对安置方案作出有利于公司的解释。当然,公安部门、上级工会等部门,如果能够提前沟通,在员工安置方面都可能有积极的意义。以某日商独资企业为例,日籍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担心人身安全而不敢亲自向全体员工宣布清算安置方案(为了体现公司的真诚,笔者强烈建议该董事长亲自宣布方案)。由于在笔者建议下公司事先与劳动部门、公安机关进行过沟通,在召开宣布安置方案的全体员工会议时,市、区两级劳动部门的领导受邀出席会议,增加了员工对安置方案合法性的信心;公安机关也及时出警维护会场秩序,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员工可能发生的因情绪失控产生的躁动。最终,董事长担心的意外冲突根本没有发生。
(三) 尽量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必坚持终止劳动合同
尽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如果用人单位可以因破产或者解散清算的法定事由出现,可以依法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但是,如前所述,《公司法》及《劳动合同法》在企业清算中员工安置方面的规定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差。在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合同关系时,“好合好散”更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其效果远远用过“强拆”。另外,个人认为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比用人单位单方面依法终止劳动合同更具操作性、更能减少甚至够避免争议发生。
除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公司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等几种情形企业导致的清算企业没有主动权外,其他几种清算情形,企业都有做好清算准备工作的主动权。如果企业能够在法定的清算事由出现前将大部分冗员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可避免因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案件未结影响公司的清算进度。提前解除与冗员的劳动合同,还可能减少公司在终止劳动合同法定事由出现之前向冗员支付的工资待遇及管理费用,更具经济性。如某外商独资制造企业,董事会拟定于2009年1月开始清算。我为客户制定的人员安置方案是将全体员工的劳动关系和工资待遇保留到12月底,但在11月底前通知员工安置方案,员工可选择接受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案,在12月初办理离职手续。作为对员工接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方案的鼓励,对于在12月初规定时间内办理离职手续的员工有法定经济补偿之外一定金额的奖励金。2009年1月清算依法开始后,大批成为冗员的生产线工人已经离职,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和依法在清算开始时终止劳动合同一样,对这部分冗员工资待遇均支付至12月底,但减少了这部分员工的管理费用。同时,还避免了这部分员工没有工作(公司已经停产)可能“无事生非”造成公司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防止员工领取经济补偿后无理争讼法律责任条款,防止离职员工杀“回马枪”死缠烂打,影响清算进度。
(四) 清算组成员及留用清算人员的选择:精练务实,层次分明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无论在清算开始前裁减冗员还是由清算组终止劳动合同,清算组成员的选择,对于清算工作顺利完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清算组成员数量,根据公司的股东数量、债权人数量及公司财产规模来确定,其中一定要有财务、人事和行政人员留用到清算工作全部完成。如果公司规模许可,最好吸引中介机构的律师和会计师加入清算组,在清算过程遇到法律和税务问题时随时咨询和处理。清算组的负责人最好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便清算过程中高效决策。除清算组成员外,还要注意“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的留用人员选择。留用人员数量尽可能精练但又能胜任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的工作。对于这部分留用人员,与清算组成员要层次分明,随着清算进程的推进,逐步缩减。
对于留用的清算组成员和其他留用人员,有的公司采用继续延续原有劳动合同关系的作法,有的公司则采取先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再返聘的方式。笔者在处理一家日资企业清算中,建议采用后一种作法,在终止原有劳动合同后,由清算组与所有留用人员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务合同,所有留用人员的工资都上浮25%,在劳务合同期满终止后,上浮工资部分视为公司已支付留用人员应得的经济补偿,不再另外计发。这样既可吸引留用人员的留守工作,又可避免留用人员离开时计发经济补偿可能的争议。
(五) 员工安置方案尽可能面面俱到
在企业清算过程中,无论是实施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案,还是强推终止劳动合同的方案,除全体员工普遍适用的“通用政策”外,对于工伤员工、医疗期内员工、“三期(孕期、产假期和哺乳期)”女职工、高龄职工及其他具有特殊情况的员工,都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方案。安置方案涵盖了公司所有员工的特殊情况,可最大程度避免员工提出不合理的补偿要求。
另外,对于安置方案,一定要通知到公司所有员工,而且要保留到通知送达的证据,不遗漏任何一名员工。
(六) 多手准备,多种预案;解决争议,先易后难。
除制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方案外,还可以考虑通过签订清算企业、员工与关联企业三方协议,将清算企业的员工劳动关系转移到关联企业等方案。总之,多一套预案,就会为员工安置多一个通道。尽可能预见可能发生的争议与意外事件,对各种争议与意外事件的应对预案。如果与员工的争议确难避免,先搁置争议,在安置完毕没有争议的员工后,再处理有争议的员工。有争议员工,要分清难易,先易后难。对于个别纠缠不清者,在影响清算进度的前提下解决争议。如果争议影响到清算进度,公司一定让步了讼,确保清算进度。
(七) 建立员工与公司的充分沟通渠道,制定FQA方案
公司应当设立不同层面的沟通渠道,以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员工安置方案,对员工的疑问能够及时解答,对部分员工的异议能够合理解释,对部分的不满情绪能够及时疏解。
另外,制定FQA(常见问题解答)方案,尽可能提前预见员工可能提出的问题并统一回复答案,防止政出多门,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与混乱。

综上所述,正因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清算中员工安置的法律规定简单和不明确,才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相信通过大家充满创造的实务操作经验,反过来可以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

可按照以方式联系作者:
刘文武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3号荣超中心A座十楼,邮政编码:518026
电话:0755-3325666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延边州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延边州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办法的通知


延州政发〔2010〕15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委办局:

  《延边州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办法》已经2010年8月18日州政府13届3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八月三十日









延边州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防止和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和完善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吉林省行政执法条例》、《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延边州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条 州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全州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工作,对全州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县(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州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本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本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四条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必须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有错必纠的原则,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保证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监督内容

  第五条 行政许可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擅自设定行政许可项目或者增加行政许可审批条件;

  (二)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

  (三)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执法人员未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行政执法人员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

  (五)依法应当举行听证的,行政执法人员不举行听证;

  (六)不准予、准予、变更、延续、撤销、注销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人员未向行政管理相对人送达相关书面行政许可决定;

  (七)行政执法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八)行政执法人员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九)行政执法人员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十)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执法人员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十一)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或者截留、挪用、私分、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

  (十二)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许可执法行为。

  第六条 行政处罚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没有法律依据;

  (二)行政执法人员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

  (三)依法应当告知陈述、申辩、听证权利的,行政执法人员未依法告知;

  (四)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五)行政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

  (六)行政执法人员违反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制度,自行收缴罚款;

  (七)行政执法人员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变相私分,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

  (八)行政执法人员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

  (九)行政执法人员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害或者损失;

  (十)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牟取私利,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

  (十一)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处罚执法行为。

  第七条 行政强制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的强制措施没有法律依据;

  (二)行政执法人员改变行政强制对象、条件、方式;

  (三)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

  (四)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查询企业的财务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事项,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泄露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

  (五)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在夜间或者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六)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

  (七)行政执法人员擅自扩大查封、扣押、冻结范围;

  (八)行政执法人员使用或者损毁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九)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封、扣押的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查封、退还扣押物品;

  (十)行政执法人员在冻结存款、汇款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冻结;

  (十一)行政执法人员将查封、扣押的财物,划拨的存款、汇款及拍卖所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十二)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据为己有;

  (十三)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十四)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强制执法行为。

  第八条 行政收费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擅自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范围、标准;

  (二)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机关已经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者标准收费;

  (三)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以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名义收取钱物,不出具任何票据;

  (四)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行政事业性收费职责,应收不收;

  (五)行政执法人员截留、挪用、坐收坐支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收费执法行为。

  第九条 行政给付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实施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会救济和福利金、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等行政给付义务;

  (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妨碍实施行政给付,破坏行政给付义务。

  (三)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给付执法行为。

  第十条 行政确认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实施确定、证明、登记、批准、鉴定等行政确认行为;

  (二)行政执法人员擅自设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行政确认条件。

  (三)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确认执法行为。

  第十一条 行政裁决执法行为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对自然资源权属等非合同民事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后,违反规定,未报本机关批准,予以裁决;

  (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受理裁决申请人不符合申请条件、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以及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三)行政执法人员收到裁决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不按照规定向申请人发出受理裁决通知书;申请资料不齐全、需要补充的,未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

  (四)受理裁决申请后,行政执法人员不按照规定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副本及答辩通知书;

  (五)行政执法人员不按照规定对相关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调查;

  (六)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审理时,未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未对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审查;

  (七)行政执法人员未将审理笔录交由双方当事人进行核对、签名或者盖章。对拒绝签名的,行政执法人员未注明情况。

  (八)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裁决执法行为。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监督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调查、检查和处理案件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少于两人,不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二)行政执法人员举止不端庄,语言不文明,态度不和蔼,不礼貌待人或者行政执法人员不按照规定着执法服装,衣着不整洁,标识不齐全;

  (三)行政执法人员未经统一培训和考试,不具备执法资格,无行政执法证件上岗执法。

第三章 监督机关和人员

  第十三条 州、县(市)政府法制部门对本级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政府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州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对本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第十四条 监察、审计、财政、物价、政务公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权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第十五条 州、县(市)政府法制部门对设立在其行政区域内所有的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州、县(市)政府法制部门根据省政府法制部门的委托,对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设立在其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第十六条 州、县(市)政府设立行政执法督查员。州、县(市)政府所属部门从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人员为专职行政执法督查员;接受聘请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人员为特邀行政执法督查员。

  行政执法督查员须持《吉林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督查证》履行监督职责。

  行政执法督查员的设立及行政执法督查证的发放由州政府法制部门统一管理。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调查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时,行政执法督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行政执法督查证件。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督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询问行政执法人员及其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询问行政相对人、证人,并制作调查笔录;

  (二)查阅行政执法卷宗及账目、票据、凭证,必要时可以复制;

  (三)以录音、录像等方式收集证据;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但应出具书面凭证;

  (五)依法监督检查和调查的其他措施。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督查人员履行职责时,有权对被监督检查和调查的行政执法人员及其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询问,要求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说明情况,查阅执法卷宗,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制止和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接受监督检查和调查时,行政执法人员及其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监督检查,如实回答询问,说明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协助调查或检查,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不得拒绝,并按照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自觉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根据监督检查和调查结果,可以区别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责令停止行政执法工作;

  (二)对不适合继续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执法人员,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并由行政执法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将其调离执法岗位;

  (三)行政执法人员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决定收缴行政执法证件,取消行政执法资格,拒不缴回证件的,公告作废;

  (四)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不当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确认其为违法、无效;

  (五)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限期履行;

  (六)摊派财物的,责令将非法所得限期退还当事人,无法退还且未上缴财政的,予以收缴,上缴同级财政;

  (七)其他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和处理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情况和处理结果,视情节向行政执法人员所在机关通报,或向其他机关通报,或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州、县(市)政府法制部门向社会公示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社会监督和社会测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拒绝、阻挠调查、检查,经责令改正仍不自行纠正违法行为,或者拒不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建议行政执法人员所在机关将其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暂扣、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或者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报请本级政府、建议监察机关依法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报请本级政府或者建议监察机关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及监督人员违法行使监督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州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颁发《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考核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电力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颁发《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考核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电力公司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电力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电力部《关于加强省(网)电力公司科学管理的若干要求(试行)》,在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考
核标准(试行)》,现颁发施行。
在实施中,有何意见与建议,请及时告国家电力公司安运部。

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考核标准(试 行)
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电力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部提出的“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最
大限度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的指导思想和电安生〔1996〕9号文即《关于加强省(网)电力公司科学管理的若干要求(试行)》,特制订本考核标准。
一、必备条件
(1)公司确立了以“更安全、更经济、更优质”为目标,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的改革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重视结构调整,考核年度及前一年均实现了年度改革与发展目标。
(2)公司领导班子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进取,廉政勤政,在年度工作考核中成绩优秀。
(3)公司实施了“公司制”改组,形成了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并处于行业前列。
(4)公司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劳动人事管理的新机制,实施“人才工程”,公司整体开展减人增效工作,认真执行国电人劳〔1997〕40号文,成效显著。
(5)考核年度公司被评为或保持了省政府命名的“文明行业”或被部(国家电力公司)评为“双文明电力公司”或90%以上的基层单位获得了地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的称号,公司所属90%以上的供电企业优质服务、行风建设受到当地政府好评。
(6)全面完成电力生产、经营、基建计划,完成国家和地方税收任务。考核年度及上一年的公司财务状况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通过上级部门审计,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7)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内不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生产力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构成重大损失的重大及以上事故(包括基建、生产、多经系统重大人身死亡事故、重大火灾、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水电厂大坝和火电厂灰坝的垮坝、水电厂水淹厂房、核电站的核事故、人员
责任的主设备重大事故、基建重大质量事故等)。
(8)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内不发生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事件,不发生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经内控制度审计和效能审计未发现重大经营管理漏洞。
(9)深入开展达标、创一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管理的(含代管的)发供电企业获得并保持达部标的比例为应达部标企业的90%以上,公司调度机构达到部达标标准,公司所属发供电企业至少有一个达到部一流标准,公司所属“九五”期间及以后开工的发电厂达到部一流
标准,考核年度内投产的200MW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和20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实现达标投产。
(10)公司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确立管理是生产力的思想,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机制,贯彻“市场导向、管改结合、以人为本、集约增效”的方针,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考核指标
(1)安全管理;
(2)劳动人事管理;
(3)生产管理;
(4)基建管理;
(5)经营管理;
(6)科学管理;
(7)科技进步与环保;
(8)电网运行;
(9)电力供应与优质服务;
(10)技术经济指标。
三、考核指标的内容和评分规定
具体考核指标的内容和评分规定详见附表1。
四、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标准
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1)具备所有必备条件;
(2)考核指标每项得分在80分及以上。
五、申报与考核办法
1.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的申报
(1)申报范围是省电力公司和兼有省电力公司职能的网公司,其他公司亦可参照执行。
(2)申报企业必须满足所有必备条件,并且考核指标自查合格,否则,不得申报。
(3)公司的申报材料应包括:
a.填写统一的《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申报(复核)表》(见附表5),一式五份。
b.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一式五份。
(4)申报材料于每年5月底前报国家电力公司。
2.由国家电力公司进行考核和审批
(1)经考核,达到考核标准的电力公司由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授予“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牌和证书。
(2)申报工作要实事求是,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在申报过程中的,要取消其申报资格;已批准的,由批准部门撤销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实行动态考核,不搞终身制。凡发现未能保持“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标准的,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标准的,撤销称号。

附表1

考核指标的内容和评分规定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 |100| | |
| |----------------|--------------|---|--|--|
| | | 安全第一责任者未到 | | | |
| | |位扣8分; | | | |
| | | 安全管理、监督机构不 | | | |
| | 1.有健全的安全保证 |健全扣8分; | 35| | |
| |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 责任制不落实扣8分; | | | |
| | | 无安全分析制度或执 | | | |
| | |行不力扣8分; | | | |

| | |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不 | | | |
| | |落实扣8分 | | | |
| 一 |----------------|--------------|---|--|--|
| 、 | 2.制订并组织实施全 | 无两措施扣10分; | | | |
| 安 |公司重大反事故措施计 | 计划少完成1项扣 | 15| | |
| |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5分 | | | |
| 全 |----------------|--------------|---|--|--|
| | | 未严格执行“三不放 | | | |
| 管 | 3.按照“三不放过”的 |过”原则扣10分;隐瞒事 | | | |
| |原则,组织或主持重大安 |故扣10分;虚报事故扣 | 15| | |
| 理 |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 |5分;不及时报告事故扣 | | | |
| |理,并及时上报 |5分 | | | |
| |----------------|--------------|---|--|--|
| | 4.生产系统人身伤亡 | | | | |
| |不超过以下数值: | 超过指标不得分; | | | |
| | 人身死亡率为零; | 人身重伤率每发生 | 20| | |
| | 人身重伤率<0.5‰ |0.1‰扣2分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一 | 5.认真执行部《全国 | | | | |
| 、 |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暂 | | | | |
| 安 |行办法》等有关工业卫生 | 无计划、无措施不得 | | | |
| 全 |的规定,组织落实,有计 |分; | 15| | |
| 管 |划、有措施。杜绝噪声、 | 每发生一起二级以上 | | | |
| 理 |有毒物、粉尘等二级以上 |危害事件扣5分 | | | |
| |危害 | | | | |
|----|----------------|--------------|---|--|--|
| | | |100| | |
| |----------------|--------------|---|--|--|
| | 1.深化三项制度改 | | | | |
| |革,省(网)公司整体建立 | | | | |
| |了具有竞争激励功能和 | | | | |
| |自我约束机制的现代企 | 新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 | | |

| |业劳动人事制度,形成了 |扣1~10分; | 20| | |
| |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 视新机制形成的情况, | | | |
| |为主导,以人员能进能 |酌情扣1~10分 | | | |
| 二 |出、岗位能升能降、岗位 | | | | |
| 、 |靠竞争、收入凭贡献为主 | | | | |
| 劳 |要内容的劳动人事动态 | | | | |
| 动 |管理的新机制 | | | | |
| 人 |----------------|--------------|---|--|--|
| 事 | 2.省(网)公司整体按 | | | | |
| 管 |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 | | | |
| 理 |要求,具有制度创新、组 | | | | |
| |织结构优化、机构精干、 | 没有达到现代企业制 | 15| | |
| |人员效率高、运作机制良 |度要求的,每项扣3分 | | | |
| |好、管理规范、劳动关系 | | | | |
| |和谐稳定的特点,实行统 | | | | |
| |一的机构、编制、岗位序 | | | | |
| |列、岗位规范和岗级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3.省(网)公司要认真 | | | | |
| |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人事 | | | | |
| |政策、法律、法规、规章、 | 没认真贯彻执行法律、 | | | |
| |标准及部(国家电力公 |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没 | | | |
| |司)关于劳动人事管理方 |按要求完成劳动人事指 | | | |
| |面的有关规定,完成国家 |标的、没按规定收缴支付 | 15| | |
| |和部(国家电力公司)下 |养老金的以及保险基金 | | | |
| |达的各项劳动人事指标, |受损失的,每发生一次扣 | | | |
| |按政策规定如期收缴、支 |3分 | | | |
| |付基本养老保险金,并确 | | | | |
| 二 |保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 | | | |
| 、 |----------------|--------------|---|--|--|
| 劳 | 4.实施“人才工程”。 | | | | |
| |建立健全培训、使用、考 | | | | |

| 动 |核、待遇统一的人员上岗 | 评为优的,得15~20 | | | |
| |制度,开展岗位培训、岗 |分; | | | |
| 人 |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 | 评为良的,得10~14 | 20| | |
| |使公司员工业务水平及 |分; | | | |
| 事 |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 评为一般的,得5~9 | | | |
| |人员结构明显优化,初步 |分 | | | |
| 管 |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合 | | | | |
| |理配置 | | | | |
| 理 |----------------|--------------|---|--|--|
| | 5.开展以公司为整体 | | | | |
| |的减人增效工作,总体设 | | | | |
| |计,分类指导,精心组织, | | | | |
| |新厂完全实行新办法,老 | 在酌情评分的基础上, | | | |
| |企业通过努力要逐步实 |没有达到以下七项要求 | 30| | |
| |现减人增效的目标: |的,每项扣5分 | | | |
| | (1)1992年以后开 | | | | |
| |工建设的单机容量为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200MW及以上的电厂, | 在酌情评分的基础上, | | | |
| |其用人数量不能超过《关 |没有达到以下七项要求 | | | |
| |于新型电厂实行新管理 |的,每项扣5分 | | | |
| |办法的若干意见》中的定 | | | | |
| |员标准 | | | | |
| | (2)“九五”期间投 | | | | |
| |产的新电厂,实行新管理 | | | | |
| |办法,并达到部(国家电 | | | | |
| |力公司)新型电厂的用人 | | | | |
| |标准 | | | | |
| | (3)“九五”期间新投 | | | | |
| |入运行的220kV(终端) | | | | |
| |和110kV及以下的城区 | | | | |
| |变电站必须实行无人值 | | | | |
| 二 |班或少人值守,老的相应 | | | | |
| 、 |电压等级的城区变电站 | | | | |
| 劳 |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要 | | 30| | |
| |有70%达到无人值班或 | | | | |
| 动 |少人值守 | | | | |
| | (4)新建水电厂要实 | | | | |

| 人 |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 | | | |
| |梯级水电厂要通过技术 | | | | |
| 事 |改造实行集中管理模式 | | | | |
| | (5)省(网)公司所属 | | | | |
| 管 |火电厂人员效率指标: | | | | |
| | 300MW及以上机组, | | | | |
| 理 |平均不超过1.0人/ | | | | |
| |MW;200MW级机组,平 | | | | |
| |均不超过1.7人/MW; | | | | |
| |100MW级机组,平均不 | | | | |
| |超过2.3人/MW | | | | |
| | (6)体制性分离的多 | | | | |
| |经实体,要与主业脱钩, | | | | |
| |做到产权明晰,独立核 | | | | |
| |算,自负盈亏 | | | | |
| | (7)多种产业有较大 | | | | |
| |发展,富余人员得到了妥 | | | | |
| |善安置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 |100| | |
| |----------------|--------------|---|--|--|
| | 1.认真贯彻国务院颁 | 管理制度,责任制不健 | | | |
| |发的《设备管理条例》,有 |全扣5分; | | | |
| |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责 | 执行不力扣5分; | 10| | |
| |任制健全,并认真执行, | 重大隐患未及时清除 | | | |
| |及时消除重大的设备(设 |的,每项扣2分 | | | |
| |施)隐患 | | | | |
| |----------------|--------------|---|--|--|
| | 2.探索改变现有检修 | | | | |
| |方式,由计划检修逐步向 | 没有实施计划扣5分; | | | |
| |状态检修过渡,并建立起 | 技术保证系统未健全 | 8| | |
| |包括硬件和管理软件在 |扣5分 | | | |
| |内的检测和维修的技术 | | | | |
| |系统 | | | | |
| |----------------|--------------|---|--|--|
| 三 | 3.建立起完善的检修 | | | | |
| 、 |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体 | 100MW及以上机组 | | | |
| 生 |系,不断提高检修质量, |大修未达全优的,每台扣 | 12| | |
| |考核年度发电机组主设 |1分 | | | |

| 产 |备大修达到全优 | | | | |
| |----------------|--------------|---|--|--|
| 管 | 4.实行集中检修体 | 未实行集中检修的不 | | | |
| |制,不断向检修集约化、 |得分 | 8| | |
| 理 |专业化方向发展 | | | | |
| |----------------|--------------|---|--|--|
| | 5.认真贯彻执行国务 | | | | |
| |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 | | | | |
| |例》及部颁节能规定,制 | 无细则不得分 | 8| | |
| |定了本公司的节能实施 | | | | |
| |细则 | | | | |
| |----------------|--------------|---|--|--|
| | 6.结合公司实际,制 | 无规划扣2分; | | | |
| |定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和 | 无计划扣2分; | | | |
| |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充 | 完成率每降1个百分 | 12| | |
| |实、目标明确、措施落实、 |点扣2分 | | | |
| |计划完成率达100%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7.重视并加强燃料管 | | | | |
| |理,建立科学的燃料管理 | 根据情况评分 | 15| | |
| |体制 | | | | |
| |----------------|--------------|---|--|--|
| | 8.加强物资管理,充 | | | | |
| |分发挥物资供应主渠道 | | | | |
| 三 |作用,有完善的设备招、 | | | | |
| 、 |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 | | | |
| 生 |和设备监造制度,有严格 | 未达要求的机组,每台 | 12| | |
| |的质量控制手段,防止伪 |扣2分 | | | |
| 产 |劣产品进入电力行业, | | | | |
| |大型和占用资金较大的 | | | | |
| 管 |备品备件,实行全局统一 | | | | |
| |管理 | | | | |
| 理 |----------------|--------------|---|--|--|
| | 9.加强技术监督工 | | | | |

| |作,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 | | | | |
| |技术监督,建立健全技术 | 达不到要求扣5分 | 15| | |
| |监督规程,依靠技术进步 | | | | |
| |提高技术监督管理水平 | | | | |
|----|----------------|--------------|---|--|--|
| | | |100| | |
| |----------------|--------------|---|--|--|
| | 1.建立并完善项目法 | 优20~16分; | | | |
| 四 |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 | 良15~11分; | 20| | |
| 、 |程监理制,对电力建设项 | 一般10~6分 | | | |
| 基 |目实行全过程管理 | | | | |
| 建 |----------------|--------------|---|--|--|
| 管 | 2.健全工程质量保证 | 优20~16分; | | | |
| 理 |体系和控制体系,保证工 | 良15~11分; | | | |
| |程质量,杜绝重大质量事 | 一般10~6分; | 20| | |
| |故 |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不 | | | |
| | |得分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3.优化设计,加强工 | 优20~16分; | | | |
| |程概预算管理,严格控制 | 良15~11分; | 20| | |
| |工程造价,做到科学合理 | 一般10~6分 | | | |
| |----------------|--------------|---|--|--|
| | 4.做好工程施工组 | 优20~16分; | | | |
| 四 |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 | 良15~11分; | 20| | |
| 、 |提下,缩短工期,做到工 | 一般10~6分 | | | |
| 基 |期合理 | | | | |
| |----------------|--------------|---|--|--|
| 建 | 5.严格执行《新启 | | | | |
| |规》,机组投产后第一年 | | | | |
| 管 |从168小时后开始计,等 | 优20~16分; | | | |
| |效可用系数达到75%及 | 良15~11分; | 20| | |
| 理 |以上,加强和完善工程验 | 一般10~6分 | | | |
| |收管理,并逐步与国际接 | | | | |

| |轨 | | | | |
|----|----------------|--------------|---|--|--|
| | | |100| | |
| |----------------|--------------|---|--|--|
| | 1.树立以经济效益为 | | | | |
| |中心的思想,有较强的经 | 优15~13分; | | | |
| 五 |营意识。构筑出与社会 | 良12~9分; | 15| | |
| 、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 | 一般8~6分 | | | |
| 经 |应的经营管理体系和财 | | | | |
| |务管理体系 | | | | |
| 营 |----------------|--------------|---|--|--|
| | 2.认真执行国家和国 | 优10~9分; | | | |
| 管 |家电力公司的有关政策、 | 良8~7分; | | | |
| |文件。严格执行财务制 | 一般6~4分; | 10| | |
| 理 |度和价格政策。未发生 | 发生违反财经纪律或 | | | |
| |违反财经纪律和价格政 |价格政策的案件不得分 | | | |
| |策的案件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3.建立健全审计监督 | 优10~9分; | | | |
| |管理机制,实施审计的内 | 良8~7分; | 10| | |
| |容和效果达到上级有关 | 一般6~4分 | | | |
| |部门的要求 | | | | |
| |----------------|--------------|---|--|--|
| | 4.执行资金预算管 | | | | |
| |理,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 | 优10~9分; | | | |
| |制度及细则,资金投向和 | 良8~7分; | 10| | |
| |资金结构优化。有较好 | 一般6~4分 | | | |
| |的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 | | | | |
| |使用效益 | | | | |
| |----------------|--------------|---|--|--|
| | 5.建立完善的内部模 | 根据实施情况评分 | 10| | |
| |拟市场和经济责任制 | | | | |
| |----------------|--------------|---|--|--|
| 五 | 6.建立完善的资本经 | 优10~9分; | | | |
| 、 |营机制,有效盘活资本存 | 良8~7分; | 10| | |

| |量,优化资本结构 | 一般6~4分 | | | |
| 经 |----------------|--------------|---|--|--|
| | 7.定期进行经济活动 | 无定期经济活动分析 | | | |
| 营 |分析。对经营过程中存 |不得分;对存在的问题未 | 15| | |
| |在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做 |认真解决,每项扣1分 | | | |
| 管 |到有措施有落实 | | | | |
| |----------------|--------------|---|--|--|
| 理 | 8.完成国家电力公司 | | | | |
| |下达的经营目标: | a.未完成年度利润目 | | | |
| | a.年度利润目标和国 |标和国家税收任务不得 | | | |
| |家税收任务; |分; | | | |
| | b.当年电、热费年末 | b.当年不结零不得 | 20| | |
| |结零。陈欠电热费年末 |分;陈欠回收率每降低5 | | | |
| |回收率不低于50%; |个百分点扣1分; | | | |
| | c.资金上交计划; | c.根据情况评分; | | | |
| | d.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d.未实现目标不得分 | | | |
| |目标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 |100| | |
| |----------------|--------------|---|--|--|
| | 1.加强企业管理,苦 | | | | |
| |练内功,增强企业内部机 | 优15~13分; | | | |
| |制,走企业内涵与外延相 | 良12~10分; | 15| | |
| |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并 | 一般9~8分 | | | |
| |不断完善科学的管理体 | | | | |
| |系 | | | | |
| |----------------|--------------|---|--|--|
| | 2.建立起以管理标 | | | | |
| |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 | 检查各部门的管理标 | | | |
| |为内容的标准化体系。 |准每缺一项扣2分;按岗 | | | |
|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 |位设置制定的工作标准, | 15| | |
| |外先进标准,并结合实 |每缺一项扣1分 | | | |
| |际,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标 | | | | |
| |准 | | | | |
| |----------------|--------------|---|--|--|
| | 3.强化管理基础工 | | | | |
| 六 |作,加强合同管理和法律 | | | | |
| 、 |顾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 | | | | |
| 科 |的安全生产、技术、质量、 | | | | |

| |设备、劳动人事、燃料、物 | 上述主要管理事项制 | | | |
| 学 |资、财务、审计、运行、检 |度不健全,每项扣2分; | 20| | |
| |修、节能、计量、科技进步 |规章制度执行不认真酌 | | | |
| 管 |与技术改造以及后勤服 |情扣分 | | | |
| |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公司 | | | | |
| 理 |其他规章制度齐全,管理 | | | | |
| |工作做到规范化 | | | | |
| |----------------|--------------|---|--|--|
| | 4.大力推广应用电子 | | | | |
| |计算机管理技术,公司建 | | | | |
| |立了迅速、准确、有效的 | MIS系统没有通过电 | | | |
|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公司 |力部实用化验收扣10 | | | |
| |的MIS系统通过电力部 |分;重要生产信息的收 | | | |
| |的实用化验收,评价达到 |集、处理、储存、检索等未 | 15| | |
| |优秀水平,企业的生产运 |纳入微机管理扣5~10 | | | |
| |行管理、设备管理、重大 |分 | | | |
| |设备缺陷管理以及经营 | | | | |
| |管理等都采用计算机管 | | | | |
| |理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5.加强设备的全过程 | | | | |
| |可靠性管理,实施可靠性 | 责任制不落实不得分; | | | |
| |的目标管理,健全可靠性 |发现弄虚作假不得分;统 | | | |
| 六 |管理网络,要求责任制落 |计数据不准确扣5~10 | 20| | |
| 、 |实,专责人认真负责,实 |分;可靠性指标上报不及 | | | |
| 科 |事求是,统计计算指标准 |时扣3~5分 | | | |
| |确可靠,上报及时 | | | | |
| 学 |----------------|--------------|---|--|--|
| | 6.建立精简高效的办 | | | | |
| 管 |事机构,凡事有人负责, | | | | |
| |办事不扯皮,工作高效, | 根据调查情况评分 | 15| | |
| 理 |文明办公,热情为基层服 | | | | |
| |务 | | | | |
|----|----------------|--------------|---|--|--|
| | | |100| | |
| |----------------|--------------|---|--|--|
| | 1.认真落实国家、部 | | | | |
|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加 | | | | |
| |强科技工作的决定,依靠 | | | | |

| |科技进步促进企业的发 | | | | |
| |展和现代化,建立了较为 | 未达到不得分 | 10| | |
| 七 |完整的科技投入和科技 | | | | |
| 、 |管理的体制。 | | | | |
| 科 | 公司获得部(国家电力 | | | | |
| 技 |公司)科技进步先进企业 | | | | |
| 进 |称号 | | | | |
| 步 |----------------|--------------|---|--|--|
| 与 | 2.1)科技投入率≥年 | | | | |
| 环 |销售收入的1%; | | | | |
| 保 | 2)科技投入产出比达 | (1)每降0.1个百分 | | | |
| |1∶5; |点扣1分; | | | |
| | 3)科技进步贡献率不 | (2)达不到扣5分; | 15| | |
| |低于1995年全国电力行 | (3)达不到扣5分 | | | |
| |业平均值36%,并有逐 | | | | |
| |年增长的趋势。 | | | | |
| | 计算方法见附录2 | | | | |
------------------------------------------------

续表
------------------------------------------------
| | | |标 准|实得| |
|考核内容| 考 核 项 目 | 评 分 规 定 | | |备注|
| | | | 分 |分 | |
|----|----------------|--------------|---|--|--|
| | 3.公司各管理岗位计 | 每降5个百分点扣2 | | | |
| |算机应用普及面达80% |分 | 10| | |
| |以上 | | | | |
| |----------------|--------------|---|--|--|
| | 4.重视技术改造、增 | | | | |
| |容挖潜和节能降耗工作, | | | | |
|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点 | | | | |
| |做好“以大代小”改造、现 | | | | |
| |有老火电机组的节能降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